他先后參加了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飛船、廣播通訊衛(wèi)星、氣象衛(wèi)星、返回式衛(wèi)星等多項國家急需的星、船結構件數(shù)控加工任務。進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529廠不足12年,卻擁有合理化改造建議上百條,從事數(shù)控加工9年,連跨幾級臺階,30歲被評為高級技師,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這一切都源于他在星船數(shù)控加工中練就的過硬本領和對航天事業(yè)的一片癡情。 在學習中進步 1996年,歐志奎從北京機械工業(yè)學校畢業(yè),因學的是數(shù)控技術,就到了北京衛(wèi)星制造廠數(shù)控班。那時國內航天數(shù)控機床根本還沒有起步,整個車間一臺電腦都沒有。歐志奎像車間其他青年工人一樣,除了在學校學到的最基礎的機械加工知識外,對數(shù)控操作知之甚少。當時,我國航天工業(yè)正是上升階段,神舟一、二號飛船相繼緊張投入生產,生產任務十分繁重,而數(shù)控技術的日新月異更是讓他們舉步維艱。為了早日掌握數(shù)控加工技術,歐志奎同志翻出了厚厚的機床功能說明書,從機床功能和基礎的數(shù)控加工常識學起。學習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緊張的工作之余,他不顧加班后的疲憊,利用業(yè)余時間自學數(shù)控編程知識。為了掌握編程方法,他自費購買教材,一頁頁自學,車間計算機數(shù)量有限,為了提高學習效果,他自費購買了時價近萬元的電腦自學編程,先后學習了加工程序軟件、繪圖軟件、數(shù)控原理,掌握了數(shù)控編程、空間幾何、機械加工等知識。2003年,他通過成人大?荚,考入四川大學數(shù)控技術與應用專業(yè),學習了高等數(shù)學、力學、材料學、刀具和數(shù)控技術。2003年,單位又派他到意大利學習國外先進數(shù)控加工技術。通過艱苦的學習,他不斷摸索,很快掌握了機床加工技術,整理出一套快速掌握各型號機床性能并全面開發(fā)機床功能實現(xiàn)復雜零件加工的學習方法。 通過艱苦的學習和鉆研,歐志奎連跨幾個臺階,從一個僅有一知半解的門外漢變成了數(shù)控加工操作的行家,被車間派至性能更先進的立式加工中心工作。這臺數(shù)控加工中心是精度及主軸轉速最高的機床,它的操作系統(tǒng)與以前所使用的系統(tǒng)有較大的差異。在生產過程中,他認真閱讀、消化設備說明書,學習操作系統(tǒng),借鑒以往的操作經驗,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該設備特有的功能和性能,并摸索出主軸轉速與刀具切削速度的最佳組合狀態(tài),使生產效率大為提高。他還充分發(fā)揮該設備自動換刀的功能,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一次同時裝夾多個工件,自動更換十幾把刀,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減少了裝夾次數(shù),減少了工件表面的磕碰和劃傷。合理的加工方法帶來的是效率的大幅提高。在這臺全廠最精密的數(shù)控加工中心上,他完成了神舟飛船滾軸發(fā)動機口框加工等一系列復雜零件的加工,實現(xiàn)了利用現(xiàn)代數(shù)控設備提高加工能力的課題。 數(shù)控行家 數(shù)控機床與普通機床大不相同,每個機床背后都蘊藏著較強的加工能力和生產潛力,按常理,用上三年五載的時間去掌握一個機床的特點和性能都不為過。歐志奎研究每個機床的加工說明書,挖掘加工功能,利用業(yè)余時間,反復摸索與試驗,驗證加工程序,為承擔新型號的研制生產做好技術儲備。他憑著對工作的執(zhí)著和對數(shù)控加工濃厚的學習熱情迅速開采了一個個技術“寶藏”。 遇到每臺機床他都能通過比較功能、查閱說明書等方法在兩三天內快速入門,并在最短時間內開發(fā)功能,實現(xiàn)操作。北京衛(wèi)星制造廠現(xiàn)有數(shù)控機床大多來自德國、意大利、美國、臺灣等各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通過孜孜不倦的鉆研和學習,憑著對全車間90%以上的數(shù)控機床的深入了解,他多次在緊要關頭被車間委以重任。某型號儀器板研制任務下至車間時,結點已迫在眉睫。產品用于型號正樣,如果質量和進度不能保證將給交付帶來巨大困難,也會使產品成本大大增加,給廠對外形象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該零件需在大型數(shù)控機床加工,多年來,歐志奎一直從事小型數(shù)控機床上的加工工作,但恰值車間大型零件加工任務非常繁重,人手匱乏,關鍵時刻,車間領導想到了歐志奎。在一臺國產定梁龍門加工中心上,他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合理設置刀具切削參數(shù),采用恰當裝夾方法,順利完成了任務。 在神舟飛船的研制中,一個薄壁零件加工出現(xiàn)了難題,而航天零件并不像其他機器零件需要批量生產,往往一個零件只需要1至3個,最多也只有幾十個,而負責這個薄壁零件的幾位師傅在加工時都遇到變形問題,這個問題要是不解決,飛船的航天任務就會耽誤。在技術攻關時歐志奎費盡了心思。這個工件是鈦合金材料,散熱性差,易使刀具磨損。如何讓壁厚只有3mm的零件通過數(shù)道工序的加工而不變形,同時又要保證刀具的壽命呢?歐志奎決定在刀具上做文章,通過通宵達旦的實驗,他用自己設計的工裝順利解決了薄壁零件加工震顫和工件大不易裝夾的難題,工件變形的問題一下就解決了。在加工宇航員的座椅轉接支架時,由于此材料變形很大,歐志奎臨危受命。對于這種易變形的材料他心里也沒底,但經過反復分析,多次修正基準面,他最終“啃”下了這塊硬骨頭,F(xiàn)在歐志奎操縱的是五軸床,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數(shù)控機床。這臺精度及主軸轉速最高的機床,歐志奎只用了兩個星期就掌握了其特性和功能。 妻子眼中的歐志奎 歐志奎和他的妻子崔銀梅同在一個車間工作。提起丈夫,小崔的臉上充滿了幸福的微笑,“他什么都好就是有點‘木’”。 結婚后,他的眼里除了機床還是機床,就連晚上回到家里還經常是看圖紙、編程序。記得去年冬天有一次下班后,車間主任叫住了已經換下工作服的歐志奎,分派了一個急活。歐志奎二話沒說,換上工作服,走上了機床。當妻子回到家卻發(fā)現(xiàn)沒帶鑰匙,就立刻打電話給歐志奎,“我干完活就回去”,歐志奎說。而他回到家時,妻子已在寒風中凍了兩個多小時了,腿都站麻了。妻子懷孕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丈夫的關懷。而歐志奎總是工作忙,妻子去醫(yī)院復查他沒有去過一次。孕婦需要營養(yǎng),他幾乎沒有給妻子做過一頓可口的飯菜。妻子在女兒快要出生的時候還在食堂吃飯,由于營養(yǎng)跟不上,孩子生下還不到五斤。女兒出生后不到七個月就被送回了姥姥家。歐志奎實際上也特別愛孩子,但他由于忙于工作有時一個月也見不上女兒一面。一次女兒發(fā)高燒,當時孩子姥姥從平谷打來電話,孩子發(fā)高燒幾天不退,孩子姥姥嚇得直哭,當時歐志奎正在加班,只能安排妻子和岳母“打的”帶孩子去兒童醫(yī)院看病。 徒弟眼中的嚴師傅 歐志奎不僅自己技術過硬,還把自己多年積攢的豐富經驗和絕招絕技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年輕人。幾年來,他一共帶過6個徒弟,其中有兩名在全國、北京市獲得過技能比賽大獎。 王儒華參加工作僅兩年就獲得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技術能手和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并在北京市首屆數(shù)控技能大賽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談起師傅歐志奎,小王有些激動,歐師傅為我們樹立了學習先進技術的榜樣。過去編程用的是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歐師傅自學編程軟件,通過計算機進行編程,在進行加工時,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作為班長,他為大家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大家學習和掌握編程知識。他常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有一次,徒弟王儒華在加工衛(wèi)星的零部件時遇到了技術難題,要攻克一個體積較小,材料易變形,精度要求高的工件。經過反復加工都達不到技術要求,歐志奎就耐心幫助他分析原因。經過歐志奎的指點,變換了加工方法,結果王儒華終于攻克了這一技術難題。圓滿完成了任務。 蘆峰參加工作僅兩年就獲得了北京市數(shù)控技能大賽第七名的好成績。歐師傅不但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術,還教他們做人的道理。給蘆峰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2003年春節(jié)的臘月30日,下午大家正準備回家過年,突然接到了緊急任務。歐師傅發(fā)現(xiàn)大家已經做好了放假的準備,就自己主動地把任務承擔了下來,對大家說:“回家吧,祝你們過個好年”。當他一個人把活干完回到家中的時候,午夜的鐘聲已經敲響了。 這就是歐志奎,他以扎實的工作作風和言傳身教的做人之道為徒弟們樹起一面旗幟,成為航天人學習的典范!
|